3月21日至23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全国嵌入式系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山东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举办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讨会暨DeepSeek大模型应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领导、教师及企业代表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大模型技术如何赋能教学创新。
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来自省内本科院校的专家及学界领军人物受邀出席,并分享他们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方面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成果。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广渊作题为《分类分层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报告。他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背景出发,深入剖析AI素养要求,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不同需求,探讨了课程内容的构建策略。同时,他还就课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培育路径,以及智能化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创新进行深入分析。
山东女子学院刘丽教授在《创新导向数智赋能——山东女子学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新实践》报告中,介绍了山东女子学院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涵盖四维能力目标、课程内容体系等数智化建设成果。
山东建筑大学刘新锋博士就大模型在课程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基于大模型的能源管控方案,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我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张雪华老师在专题研讨会上,分享了森林舞会游戏在教育大模型赋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并就AI通识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展开深入研讨,为推进智慧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后,企业代表积极建言。百科荣创王琦探讨了产教融合下优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商汤科技寇松分享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趋势与课程建设经验,展示相关课程资源;乙盟信息技术李德杰分享课程经验,展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研讨会结束后,DeepSeek大模型应用培训班在6113教室正式开班。商汤科技高级工程师高海杰就prompt提示词使用技巧、AI辅助数据分析、数字人制作等多个热门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经验分享。同时,我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杜柠老师围绕AI辅助应用开发与编程专业方向展开了精彩的专题讲解,而马文丽老师则聚焦DeepSeek构建智能助手智能体以及企业级智能体的实践应用,为与会者提供实践参考。
此次研讨会与培训班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人工智能教育注入了新动力。各方将继续携手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教育数智化转型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姚珍珍)